宿州市市级预算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4:32:55   浏览:88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宿州市市级预算管理办法

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


宿政发 〔2004〕 12号




关于印发《宿州市市级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宿州市市级预算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五月九日

  宿州市市级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市级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安徽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级预算由市直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组成。
  第三条 市级预算的编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既要基本保证机关正常运转、事业发展的需要,又要体现勤俭节约的精神,符合合理、准确、公开和高效的要求。
  第四条 市级预算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方式,对各类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
  市直各部门、各单位编制预算时,应将预算内外资金及其他资金收支结合起来统一编制。
  第五条 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历年组织收入情况和预算年度增减变化因素,认真测算各项收入来源,准确编制收入计划。
  第六条 市级支出预算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工资性支出按实核定,定额公用支出按定员定额核定,超编人员不供给。日常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根据政策规定和财力可能,按照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核定。
  第七条 市级预算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
  第八条 市财政局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市级预算之日起30日内,将部门预算批复到相关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财政部门批复之日起15日内,将单位预算批复到所属各单位。
  第九条 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应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认真执行预算。
  第十条 市直各部门、各单位预算内资金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预算外资金全面实行财政专户管理。
  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实行“收缴分离”和“罚缴分离”,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
  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挪作他用;个人工资性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支出,按政府采购制度执行。
  第十一条 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在向市政府的报告、请示事项中,凡涉及财政减收增支内容的,应当事先征求市财政局意见。
  凡涉及调整部门、单位预算供给方式以及财政供给人员编制的,市直有关部门必须会商市财政局、编办同意,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二条 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在预算执行中非因特殊情况不得提出追加支出的申请。
  第十三条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要求,或因国家政策调整及防汛、抗旱、救灾、防疫等难以预见的重大因素,必须在预算执行中追加支出的,由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向市财政局提出申请,市财政局提出意见后,按照下列程序审批:
  1、10万元以下的,报分管财政工作的副市长审批。
  2、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经分管财政工作的副市长审核后,报市长审批。
  3、50万元以上的,经分管财政工作的副市长审核后,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对市直各部门、各单位申请的临时预算,上半年原则上不研究,下半年每季度汇总研究一次。
  第十四条 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应加强财务收支的管理,依法组织收入,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十五条 市财政局要加强对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保证市级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和有效运转,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予以处理。对严重违反财政法规和财经纪律的行为,要及时报告市政府,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第十六条 市审计局要依法加强对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市监察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与市财政局的配合与协作,共同做好市级预算执行的监督工作。
  第十七条 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有关财政法规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重大工业项目补贴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重大工业项目补贴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淮政发〔2004〕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有关企业:
现将《淮安市重大工业项目补贴奖励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四年二月六日



淮安市重大工业项目补贴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引导、鼓励企业争上大项目,快上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不断提高淮安工业的质量,增强淮安工业的竞争实力,加快推进淮安工业化进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重大工业项目,是指列入市重点项目计划,一次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总投资主要包括土建和设备投资,不含流动资金。原则上要求,总投资5000万元—10亿元的项目实施期限不得超过2年;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实施期限可放宽到2-3年。
第三条 对重大工业项目的激励形式分为重大项目补贴和重大项目贡献奖两种。

第二章 补贴奖励范围及对象

第四条 凡是在我市境内注册的企业实施的工业项目,不受企业所有制性质及资金来源的限制,只要符合下列条件,便可申请补贴和奖励。即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在行业内技术领先;项目应符合我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项目实施规范,符合《环境保护法》、《消防法》、《卫生防疫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五条 重大工业项目补贴的对象是项目的实施企业。
第六条 重大工业项目贡献奖的奖励对象是项目实施企业的法人代表、项目主要负责人及其它参与项目建设的有功人员。

第三章 补贴、奖励测算及奖金来源

第七条 重大工业项目补贴按项目总投资规模测算补贴金额。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1亿元,补贴10万元;投资超过1亿元的以10万元为基数,每超过1000万元增补1万元。最高补贴为50万元。
第八条 重大工业项目贡献奖的测算以项目的新增入库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为依据。按投产后一年新增入库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8%-10%进行奖励,最高奖励80万元。
第九条 资金来源:按现行财政体制分级承担。
第四章 补贴兑现

第十条 项目申报。凡符合条件的项目实施单位,在与设计单位签订委托设计合同或主机设备签订购货合同后,县区的项目由实施单位向县区经贸委、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市直的项目由实施单位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初审后,报市经贸委、财政局审核。申报材料应包括补贴申请表、县区财政部门的兑现承诺函、环保等相关部门初审意见及其他相关资料等。
第十一条 补贴核定。补贴申请分别经市、县区经贸委、财政局审核确定后,根据第七条的规定,核定补贴金额。
第十二条 补贴兑现。补贴资金分两期到位,开工时到位40%,竣工时到位60%。项目开工或竣工后,分别经市、县区经贸委、财政局考核确认后,向企业下发补贴通知书,企业凭通知书到所属财政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章 贡献奖兑现

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一年后,县区项目实施单位向县区经贸委、财政部门提出奖励申请,经初审后,报市经贸委、财政局;市直项目直接向市经贸委、财政局提出奖励申请。
第十四条 奖金核定。由市经贸委、财政局对申报项目进行考核。经确认后,核定奖励金额,并向企业下发奖励通知书。
第十五条 奖金分配。企业收到奖励通知书后,根据奖励金额制定奖金分配方案。分配办法为:按奖金总额的30%奖励企业法人代表,按奖金总额的20%奖励项目负责人,其余50%奖金由企业分配奖励给参与项目建设的有功人员。企业凭奖励通知书、奖金分配方案到所属财政部门办理奖金拨付手续。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经贸委、财政局负责解释。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转发财政部《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应收利息核算年限及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转发财政部《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应收利息核算年限及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计划单列市分行,总行营业部:
现将财政部《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应收利息核算年限及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的通知》(财商字[1998]302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由于业务划转引起我行1998年贷款余额大幅度减少,改按年末贷款余额比例计提后,预计1997年底的呆账准备金数额已达到年末贷款余额1%的比例。因此,凡在1998年以年初贷款余额1%比例的差额提取1998年度呆账准备金的,请用红字冲回。实际呆账比例超过1%部分怎样计提,待
年终决算时由总行统一布置。
二、文到之日对逾期1年以上2年以下的贷款本金,要按有关文件规定及时调整贷款占用形态。逾期1年以上2年以下的贷款按权责发生制已计入1998年损益的应收利息,分别用红字冲转贷款利息收入和应收贷款利息。冲转的利息相应调整到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科目核算。


1998年5月29日 财商字[1998]302号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
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华夏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中国
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华夏证券公司
、国泰证券公司、南方证券公司、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精神,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改革、完善金融业财务制度,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我部决定修改金融业应收利息核算年限以及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现将有关规定通知如下:
一、应收未收利息核算年限由2年缩短到1年,即: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但未归还的放款,作为逾期放款,其中逾期(含展期后)未满1年的,企业应按规定计算应收利息,并纳入当期损益。逾期满1年及超过1年仍未归还的放款,作为呆滞放款,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 导适盏降睦⒓迫氲逼谒鹨妗Sκ绽⒌暮怂隳晗薜髡螅鹑谄笠涤ρ细癜慈ㄔ鸱⑸圃蚝怂憷⑹杖耄坏媒馄谖绰?年的放款转为呆滞放款。
保险企业也按上述原则,将应收保费核算年限由2年缩短到1年。
二、呆账准备金由按年初贷款余额1%的差额提取改按本年末贷款余额1%的差额提取,并从成本中列支,当年核销的呆账准备金在下年予以补提。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当年应提取的呆账准备金=本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不含委托贷款和同业拆借资金)×1%-上年末呆账准备金余额。
对国务院确定的111个破产兼并、实施再就业工程试点城市的呆账计划核销数,无论银行是否当年核销完,都视同银行已核销处理,因此,在确定上年末呆账准备金余额时,应当全额扣除试点城市计划核销额。
三、对金融企业实际呆账比例超过1%部分,当年应全额补提呆账准备金,但交纳所得税时应作纳税调整,统一计算本年应纳税所得额并依法缴纳所得税。
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进行1997年税后利润分配时,董事会应当考虑本企业呆账等不良资产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正常税后利润分配之前,对实际呆账超过呆账准备金余额部分,原则上应当补提呆账准备金后再予分配。
五、本通知从1998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凡与本通知不符的,一律以本通知为准。



1998年6月19日